智慧农业展览会
 
 
 
行业新闻

智慧农机驱动全疆春耕革命 新疆棉花产业迈入“北斗时代”

浏览:次    发布日期: 2025-04-18

——从尉犁县看新疆百万亩棉田的科技化突围  


4月的天山南北,广袤的棉田里奏响机械化春耕交响曲。在尉犁县墩阔坦乡,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播种机正以每天500

亩的速度推进作业,其播种精度可达厘米级。这个塔里木盆地边缘的产棉大县,如今已成为新疆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缩影。据自

治区农业农村厅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4月15日,全疆棉花播种面积突破1200万亩,其中南疆进度达75%,北疆达48%,智能农

机使用率较去年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,标志着新疆棉花产业正式迈入"北斗导航+数字农业"新阶段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5d09e3e5-dc6d-4c91-a5c8-9ab6de2b5c94.png



技术革新:从地区实践到全疆范式


在尉犁县琼库勒村的棉田里,12台深蓝色智能播种机组成的编队正进行协同作业。这些装备毫米波雷达和5G模块的农机,

仅能实现±2厘米的播种精度,还能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200公里外的准噶尔盆地棉田墒情。"我们在喀什、阿克苏等10

个主产棉区布设了1500套田间传感器,构建起覆盖全疆的棉花种植数字地图。"新疆农业大数据中心主任李志刚介绍。  


这种技术变革正在重塑传统耕作模式。尉犁县种植户孟凡伟的千亩棉田,通过智能系统将亩均用种量从5.2公斤优化至4.5

公斤,出苗率却提升7个百分点。自治区农机局数据显示,全疆已投入4.2万台智能农机,北斗导航覆盖率从2020年的32%跃

升至2025年的81%,仅播种环节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9.3亿元。


服务体系: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圈


从尉犁县"县乡村三级技术专班"到全疆范围的"农机云调度",新疆正构建起立体化服务体系。在昌吉州农机调度中心,大

屏上实时跳动着北疆87个产棉县的播种数据,200支专家团队通过"云端会诊+现场指导"模式,已解决播种深度不均、滴灌带

偏移等技术难题1800余例。  


全疆已建成237个智慧农机合作社,提供从播种到采收的全周期托管服务。在沙湾市,棉农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,3小时

内就有专业团队带着检测设备上门服务。这种"滴滴式"农机服务模式,使北疆棉田托管面积较三年前增长3倍,每亩管理成本下

降40%。


产业升级:科技赋能全产业链 


智慧春耕的涟漪效应正延伸至整个棉花产业链。在尉犁县农业产业园,棉种包衣生产线通过物联网与田间数据联动,实现

"一田一配方"精准加工;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,企业依据播种时生成的棉田数字档案,提前锁定优质长绒棉资源。  


自治区发改委数据显示,2025年全疆棉花机采率预计达95%,较2020年提升23个百分点。在石河子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,

无人化棉田里,智能灌溉系统根据气象数据自动调节水量,植保无人机集群每天可完成10万亩作业。"从播种到加工,每个环

节的数字化改造可使每吨皮棉增值800元。"新疆棉花产业联盟秘书长王雪梅指出。


绿色转型:沙漠边缘的生态答卷  


科技赋能不仅提升效率,更重塑着新疆棉业的生态底色。在尉犁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,智能播种机同步完成可降解地膜

铺设,较传统PE地膜减少土壤污染92%;在玛纳斯河流域,水肥一体化系统使棉田节水效率提升35%。全疆已建成430万亩智

慧节水棉田,年节水量相当于20个天池水库。  


全疆范围都正推动棉花产业从'规模扩张'转向'质量效益'。2025年全疆优质棉占比将提升至78%,建成2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

地。随着最后一批棉种在伊犁河谷落地,这场始于尉犁县的农业科技革命,正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篇

章。  



文章来源:棉花产业联盟CCIA